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讲教师 唐火红/合肥工业大学
学习人数 979
开课周期 2022年02月28日 ~ 2022年07月01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8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部分主要是围绕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部分主要分析机床运动、典型机床的结构和加工机床刀具的选择;机床夹具设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工件定位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典型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先进制造技术部分主要讲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相关知识,工件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工艺规程制订及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制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认知能力、工艺分析能力、工艺及其装备设计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抉择的能力。

课程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部分主要是围绕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部分主要分析机床运动、典型机床的结构和加工机床刀具的选择;机床夹具设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工件定位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典型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先进制造技术部分主要讲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相关知识,工件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工艺规程制订及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制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认知能力、工艺分析能力、工艺及其装备设计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抉择的能力。

课程大纲
  • 第1章 切削加工基础
    • 第1节 1.1 切削加工基本概念(1)
    • 第2节 1.2 切削加工基本概念(2)
    • 第3节 1.3 切削加工基本概念(3)
    • 第4节 1.4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1)
    • 第5节 1.5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2)
    • 第6节 1.6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3)
    • 第7节 1.7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4)
    • 第8节 1.8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5)
    • 第9节 1.9 刀具几何参数和刀具材料(6)
    • 第10节 1.10 切屑形成机理(1)
    • 第11节 1.11 切屑形成机理(2)
    • 第12节 1.12 切屑形成机理(3)
    • 第13节 1.13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 第14节 1.14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第15节 1.15 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1)
    • 第16节 1.16 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2)
  • 第2章 切削加工方法与机床
    • 第1节 2.1 工件表面及其形成方法
    • 第2节 2.2 机床的传动和金属切削机床分类
    • 第3节 2.3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1)
    • 第4节 2.4 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2)
    • 第5节 2.5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3)
    • 第6节 2.6非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1)
    • 第7节 2.7非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2)
    • 第8节 2.8非回转体表面加工方法(3)
    • 第9节 2.9磨削与光整加工方法
  • 第3章 机床夹具设计
    • 第1节 3.1 机床夹具概述(1)
    • 第2节 3.2 机床夹具概述(2)
    • 第3节 3.3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1)
    • 第4节 3.4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2)
    • 第5节 3.5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3)
    • 第6节 3.6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4)
    • 第7节 3.7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5)
    • 第8节 3.8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6)
    • 第9节 3.9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7)
    • 第10节 3.10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装置(8)
    • 第11节 3.11 工件的定位原理和定位置(9)
    • 第12节 3.12 工件的夹紧
    • 第13节 3.13 典型机床夹具设计(1)
    • 第14节 3.14 典型机床夹具设计(2)
    • 第15节 3.15 典型机床夹具设计(3)
  • 第4章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
    • 第1节 4.1 机械加工质量(1)
    • 第2节 4.2 机械加工质量(2)
    • 第3节 4.3 机械加工质量(3)
    • 第4节 4.4 机械加工质量(4)
    • 第5节 4.5 机械加工质量(5)
    • 第6节 4.6 机械加工质量(6)
    • 第7节 4.7 机械加工质量(7)
    • 第8节 4.8 机械加工质量(8)
    • 第9节 4.9 机械加工质量(9)
    • 第10节 4.10 机械加工质量(10)
  • 第5章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
    • 第1节 5.1 概述
    • 第2节 5.2 零件工艺分析及毛坯选择
    • 第3节 5.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1)
    • 第4节 5.4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2)
    • 第5节 5.5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3)
    • 第6节 5.6 工艺尺寸链
    • 第7节 5.7 工艺过程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 第8节 5.8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1)
    • 第9节 5.9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2)
    • 第10节 5.10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3)
    • 第11节 5.11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4)
    • 第12节 5.12 机械产品设计的装配工艺性评价
授课目标

CO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工件定位及夹紧原理、工艺规程的相关概念,能够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进行切削加工方法、工艺系统及相关参数的合理选择,具有工艺规程的理解与机械装备的解读能力。

CO2: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机械工艺装备的能力。

CO3:掌握零件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和提高措施;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抉择的能力。


预备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互换与测量技术、机械基础实验

配套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唐火红、丁志、杨沁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 金属切削原理
    第2版
    周泽华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
    顾维邦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金属切削刀具
    乐兑谦
    机械工业出版社
4.1

7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4.5

12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授课教师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2023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