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 累计开课期数
  • 3 学期
  • 累计选课人次
  • 1056 人次
  • 累计访问量
  • 24093 次
课程分享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高敏/安徽医科大学
学习人数 1010
开课周期 2024年09月26日 ~ 2025年01月20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17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皮肤病与性病学”属于临床医学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一门以形态学教学为主的临床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在银屑病性传播性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皮肤激光医学、麻风病等的诊治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皮肤病性病学主要是指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染的疾病,其主要包括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疾病。

首先是:尖锐湿疣: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典型的症状为丘疹、排便异常、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疼痛等不适。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液氮冷冻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次是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以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典型的症状为水疱、疼痛、瘙痒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激光照射的方式进行处理。再次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典型的症状为发热、盗汗、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还可能会引起精神淡漠、肌肉疼痛等不适。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本课程为线上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适用于安医大临床医学医学相关本科专业。

2、总学时:32学时;预计总时长:550分钟;总学分:12分。

3、课程团队:

课程负责人:高敏,主持了(1)201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以Mini-CEX和DOPS为基础,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已经结题)(2)2019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校级重点项目-《MBBS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指导》(已经结题)(3)2020年度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皮肤性病学(正在进行)(4)2020年度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制定“四系三方”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地方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排名第八)(5)高敏,程辉,孙良丹,王培光,王继年,王珩.MBBS项目留学生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2(6):46-49等课程建设项目。获得过(1)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2018年获批第七排安徽省学术带头人(3)2020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4)2018年获得校级优秀来华留学生实习带教老师(5)曾获得第九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和第九届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的光荣称号。


课程概述

“皮肤病与性病学”属于临床医学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一门以形态学教学为主的临床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在银屑病性传播性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皮肤激光医学、麻风病等的诊治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皮肤病性病学主要是指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染的疾病,其主要包括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疾病。

首先是:尖锐湿疣: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典型的症状为丘疹、排便异常、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疼痛等不适。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液氮冷冻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次是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以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典型的症状为水疱、疼痛、瘙痒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激光照射的方式进行处理。再次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典型的症状为发热、盗汗、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还可能会引起精神淡漠、肌肉疼痛等不适。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课程大纲
  • 第一讲 皮肤性病学导论
  • 第二讲 皮肤的结构
  • 第三讲 皮肤的功能
  • 第四讲 皮肤病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五讲 常用技术
  • 第六讲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一)
  • 第七讲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二)
  • 第八讲 病毒性皮肤病-疱疹
  • 第九讲 细菌性皮肤病-毛囊炎
  • 第十讲 真菌性皮肤病-浅表真菌感染
  • 第十一讲 真菌性皮肤病-深部真菌病(一)
  • 第十二讲 真菌性皮肤病-深部真菌病(二)
  • 第十三讲 动物性皮肤病
  • 第十四讲 特应性皮炎
  • 第十五讲 湿疹
  • 第十六讲 荨麻疹
  • 第十七讲 药疹
  • 第十八讲 重症药疹
  • 第十九讲 物理性皮肤病-日光性皮炎
  • 第二十讲 瘙痒症
  • 第二十一讲 银屑病
  • 第二十二讲 多形红斑
  • 第二十三讲 红斑狼疮
  • 第二十四讲 皮肌炎
  • 第二十五讲 硬皮病
  • 第二十六讲 天疱疮
  • 第二十七讲 大疱性皮肤病
  • 第二十八讲 皮肤血管炎
  • 第二十九讲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一)
  • 第三十讲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二)
  • 第三十一 讲 色素性皮肤病
  • 第三十二讲 皮肤肿瘤
  • 第三十三讲 梅毒(一)
  • 第三十四讲 梅毒(二)
  • 第三十五讲 淋病
  • 第三十六讲 尖锐湿疣
  • 第三十七讲 艾滋病(一)
  • 第三十八讲 艾滋病(二)
授课目标
预备知识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5.0

1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5.0

1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授课教师
安徽医科大学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