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基于教材内容,是对其的提炼和深化,运用跨文化交际、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等相关理论阐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疑点。
运用前沿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教学实践,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比较汉英语言、文化及思维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体认语言观开展英语教学,“授渔”学生可以内化的学习策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让学习者掌握词汇、习语及句型使用的概率及搭配等,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运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进行医护英语教学,衔接专业英语学习。解决了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难题。
学习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在语言中的体现,通过此类教学途径,了解异语文化优劣,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培养“中西贯通 服务人类”的情怀,强化“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连接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服务专业教育和职业应用。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交际能力等的培养为主要内容,集英语基础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英语应用技能型课程、英语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于一体,培养学生在中国环境下进行涉外交流及传播文化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1.线下内容一个模块: 教材内容
2.线上内容含七个模块(教学视频、教学讨论、作业、测试):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汉英语言的不同点及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难点和疑点阐释,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难点和疑点阐释,行业英语-医护英语,考证、竞赛、就业及学历提升等知识讲解及练习题库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由知识到实践,由输入到产出。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多种教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由八个模块组成,具体教学中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段组织教学。课前教师发布线上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资源;课中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教学;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课后学习任务,检验并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促进拓展应用,并进行教学反思。
四、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多样化。在校学生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并探索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情况及线下课堂表现情况(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等)等。其中,线上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占60%,包括学校组织的卷面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此外,为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育人的评价方式,将职业道德评价等元素融入课程考核中。学生总成绩=线上学习(15%)+线上作业(5%)+线上测验(10%)+课堂表现(10%)+终结性评价(60%)。
随着视频的不断传播,更多的社会学习者会加入本课程。课程分数设置为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包括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试三部分。平台成绩为最终成绩,其中,考核在线学习占40%,在线作业占30%,在线测试占30%。
1.知识目标
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及其成因、汉英思维不同点在语言中的体现及两语之间的转换、英语的历时演变、医护英语词汇及语篇特点。
2.能力目标
具备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产出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及处理信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识别和理解英语使用者或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辨别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提升自身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与创新性,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素养目标
具有语言文化“自信心”、“中西贯通、服务人类”的情怀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
初、高中英语知识
0.0 |
共 0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摘 要:以“传华夏医药 济天下苍生——英语助力医药护专业教育”为例,探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结果表明: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公共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交际能力等的培养为主要内容,集英语基础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英语应用技能型课程、英语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于一体,培养学生在中国环境下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并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我们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线下1个模块及线上6个模块共7个模块组成。线下1个模块为教材基本内容,线上6个模块包括教材中的疑难点、疑难点的认知阐释、疑难点的语料库阐释、汉英思维与语言、汉英语言差异及转换、行业英语(医药护英语)。
本思政教育案例模块融合《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材料以及线上《行业英语(医药护英语)中有关中医药文化有关部分,基于学科特点和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口语、视听、阅读、写作、传播五种单元任务,授课总时长为12 学时,以2学时为一次课,共6次课。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帮助学生创造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适度适当与专业相融合,构建学习生态,以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涉外业务英语交际能力。
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捕捉主要细节,确认具体事实的听力策略;掌握挂号、看病就诊、传播中医药文化常用会话句型和短语;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及语篇知识,包括篇章结构、体裁特征、语言特点等;掌握药品说明书和处方写作基本格式和构成要素;掌握传统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英文挂号、看病就医、传播中医药文化等主题的交际活动;能够运用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型产出句子并理解话语及语篇;能够翻译和撰写出中医药产品说明书和处方;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域产出英文话语及语篇。
(3)素养目标
德技并修,学习从中至今中医药学家的职业精神,培养工匠精神;践行知行观,中医药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思维;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
通过整合线下线上与中医药相关语言文字的行业英语文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借助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模态教学手段,构建学习生态,打造全新的高职医药院校英语课堂,赋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公共英语的个性化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思政,发挥英语课程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
2.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和学法,从而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图1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
线上资源:《公共英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优慕课、超星平台(学习通)、有道词典、英语趣配音、iSmart、腾讯视频等;
线下资源:《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综合教程1)》教材;医药类院校得天独厚的医药资源(中药材及中药方、模拟中药房、中药文化展室等)
二、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一)教学理念
根据体认语言观“现实-认知-语言”,可以看出“语言反映了人类对现实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国家的语言中窥见其思想、文化甚至现实。
《公共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大量的课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以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功能,都使这门课程具备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条件和可行性。一方面,《公共英语》课程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公共英语》的思想政治建设也有助于教师道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使教师在教授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意识。鉴于此,《公共英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设计
(1)设计步骤
首先列出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其次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内容;然后确定内容呈现的形式,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最后确定检测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评估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2)本单元思政教学设计
“线上+线下”、“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利用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在突出语言工具性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当思政教育融于“英语语言+传统中医药”教学时,成“双重”浸染、“双线”融入的特色,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思政元素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效果。
(二)教学评价
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清单,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了解分数的来源,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了解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评价观,理解反思、评价、自我和同伴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现价值引领,进行“有温度”的教学与评价。
四、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思想素质提升
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明德正身。能够用英文进行职场交流并增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及使命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养目标达成。通过课前完成线上任务、课中分组讨论、课后线上巩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能进行终身学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中西药,尤其是通过拓展课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独具魅力的中医药文化。在学习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线上资源有助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程测试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课程任务有效锻炼了实践能力,平台的互动功能
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本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内化了学习策略并能产生策略迁移。学习者反映本课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习得了英语知识,缓解了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克服了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在英语AB级、四六级及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
3.传播中华文化责任感增强
学习过程中比较中西语言及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中西贯通”,了解异语文化的优劣,增强民族自豪感,最终提升语言文化“自信心”、“中西贯通、服务人类”的情怀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
![]()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