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主页
课程分享  
医学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 范新炯/安徽医科大学
学习人数 15
开课周期 2020年02月10日 ~ 2021年05月30日
教学进度
预报名
进行中
已结课
课程期次 共 68 周
  • 课程详情
  • 教辅教材
  • 课程评价
  • 常见问题
  • 章节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医学和生物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本课程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的方法,在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体课堂,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室等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线下面授式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PBL 教学、翻转课堂、实验实践等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与反思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实行课程思政全覆盖,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途径,并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课程概述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覆盖面广,涵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全科、预防、妇幼、影像、麻醉、检验、精神卫生、心理、医事法学、护理、卫管、生命科学、生命技术等三十多个专业。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农业等多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好《分子生物学》,不仅为其将来从事临床相关工作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21 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最基本的要求。

课程大纲
  • 课程简介
    • 课程简介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 第三节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 第四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五节 酶的活力测定
    • 第六节 酶的生产方法
    • 第七节 酶工程发展概况
  •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 第一节(上) 微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 第一节(下) 微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 第二节 产酶微生物的特点
    • 第三节 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 第四节 酶发酵动力学
    • 第五节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 第六节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
  • 第三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 第一节 动植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 第二节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 第三节 动物细胞培养产酶
  • 第四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第一节 酶分离纯化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破碎
    • 第三节 提取
    • 第四节 离心分离
    • 第五节 过滤、膜分离、凝胶层析
    • 第六节 沉淀分离、萃取分离、分配层析
    • 第七节 亲和层析、吸附法
    • 第八节 电泳分离
    • 第九节 浓缩与干燥
    • 第十节 结晶
  • 第五章酶分子修饰
    • 第一节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 第二节 大分子结合修饰
    • 第三节 侧链基团修饰
    • 第四节 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 第五节 核苷酸链剪切修饰
    • 第六节 氨基酸置换修饰
    • 第七节 核苷酸置换修饰
    • 第八节 物理修饰
    • 第九节 酶分子修饰的应用
  • 第六章 酶固定化
    • 第一节(上) 固定化酶的制备技术
    • 第一节(中) 固定化酶的制备技术
    • 第一节(下) 固定化酶的制备技术
    •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特性
    • 第三节(上) 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下) 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 第七章 酶非水相催化
    • 第一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三节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 第四节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 第五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 第八章 酶定向进化
    • 第一节 酶定向进化的特点
    • 第二节 酶基因的随机突变
    • 第三节 酶突变基因的定向选择
    • 第四节 酶定向进化的应用
  • 第九章 酶反应器
    • 第一节 酶反应器的类型
    • 第二节 酶反应器的选择
    • 第三节 酶反应器的设计
    • 第四节 酶反应器的操作
  • 第十章 酶的应用
    • 第一节 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二节 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三节 酶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
    • 第四节 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 第五节 酶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 总复习
    • 总复习1
    • 总复习2
    • 总复习3
授课目标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科学、系统、严谨地阐明以中心法则为核心、集中阐述从 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表达调控以及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以及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慕课+微课”和“线下翻转课堂+PBL 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以“雨课堂、智慧教室”等智慧教学工具为载体,开展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多元化手段,注重基础临床整合、科研进展结合、课程思政融合,通过课堂的多方位考核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路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安徽省e 会学《分子生物学》在线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1. 建立开放式线上教学平台:建成完善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在线开放教学平台,突出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以及教师授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完成由单一的课堂与实验室教学方式到多元化教学的改革。

2. 建立线上测评系统:通过建立网络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系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是可以适时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教师也能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课堂教学,有效制定教学方案。

3. 建立完善的线下实践系统:通过建立线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现场实践等,使学生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通过实验操作和现场实践,增加学生的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研究的能力。也进一步完善线下实践系统和评价体系。力争打造成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示范课程,推动课程教学创新。

4. 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多方位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在线测验考试、设置问卷调查、线下期末考试、课堂汇报等手段,开展教学进程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多方位评价研究,并将获得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反馈到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线上和线下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后续混合式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5. 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与在线答疑平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良好互动的师生交流平台和在线答疑平台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供便利。建立包括QQ、微信和钉钉等平台,在线答疑平台,实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分析。


预备知识

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

配套教材
参考教材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0.0

0 条评价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1 这门课程是免费学习的吗?
本课程是开设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上的课程,是免费学习的。
章节

章/节

内容

总学时

学习形式

线上学习

线下授课

1

绪论

0.5

0.5

0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1

0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1

0

4

基因与基因组

1

1

0

5

DNA复制与损伤修复

1.5

0.5

1

6

RNA的生物合成

1

1

0

7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1

0

8

基因表达调控

1

0.5

0.5

9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

0.5

0.5

10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

3

1

2

11

基因扩增与检测

6

1

5

12

核酸提取与定量

6

1

5

13

蛋白质电泳分离

6

1

5

14

基因重组技术

6

1

5

合计

36

12

24

备注:1学时=40min


授课教师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2024 e会学 皖ICP备05002528号-1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45号 Copyright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版权所有